(华氏) 451

我读了一本书;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去思考,而不是怎么样去思考。于是我想写一些东西,谈一下我思考到了的东西。


我还记得小时候,00年代的前半;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之前的时候。我还记得,作为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阅读各式各样的东西的时候 - 无论是书,杂志,小说;无论是那些有用的东西,还是被定性为‘闲书’的,浪费一个学生年纪的孩子的宝贵时间的课余文学。

但是我也还记得,渐渐地,渐渐地,读得越来越少。这些读书的时间都随着绝对的时间都流逝而流逝了 - 让位于学业,课业,工作,研究,课外活动,以及,不可避免地,手机,电脑,荧幕。

这对当年的我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与其所承载的内容也会更新换代。在我童年的时候,最奢侈的娱乐形式莫过于电影,电视节目,或是些许的,散落在广阔无垠的互联网各处的flash小游戏;而到了现在,每个人所能触及的娱乐就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了 - 流媒体,网络直播,互动节目,虚拟现实,仿佛整个世界只藏在几次触屏点击之后。

这是多么地平常;平常到我并没有意识到在这其中确实缺失了的一些事物。我会一直沉浸在这心旷神怡的无知之中,直到我再次开始阅读为止。

在纯粹的机缘巧合之下,我读起了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的华氏451度这本书。Yorushika(ヨルシカ),一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J-pop乐队,在2023年3月时作了一首以451为题的歌;这或许是我2023年最喜欢的一首歌,以至于我决定去了解一下这首歌的背景,这本给予了Yorushika灵感的小说。

在刚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测到将来的自己会多么地喜欢这本书。这并不是说它对我的影响有多深远 - 因为说实话,华氏451度所讲述的道理和我自身的哲学观本就相合,但是切入的角度或许不完全相同。即便如此,它还是让我开始思考了为什么我的这些观点与70余年前的布拉德伯里笔下的故事如此相符;为什么我会喜欢阅读;为什么我会去阅读;和为什么我一度停下了阅读。

那么,请允许我谈一谈我所思考到了的这些东西,并尝试将(华氏)451推荐给你。


广泛地来讲,华氏451度是一本有关于审核与自由思想的反乌托邦小说。在它所构造的未来世界中,书籍被定为非法违禁物品,而消防员的工作并非灭火,而是焚书。华氏451度讲述了这样一位消防员,盖·蒙塔格(Guy Montag)的故事:蒙塔格不幸地在焚书之余,开始思考并质疑自己的思想与社会的思想,思考并质疑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惧怕书籍与知识,以至于要致力于将其完全消灭。这多余的思想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并将蒙塔格的人生完全颠覆;从某些方面向坏,而从某些方面也向好。

故事的话,概述到这里就够了 - 即便字里行间并没什么细节,我也不愿再讲更多。如我所指,华氏451度的一大主题,就是那些为什么,而不是那些如何什么是为什么要思考,而不是如何去思考,或什么是要思考的东西。所以,我宁愿让在读这些的你(没错,就是你,你真棒)去理解为什么我喜欢华氏451度,而不是什么是华氏451度所讲述的故事;以此来推荐你去自己读一读这本书,从自己的视角来解读这个故事,最后用你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所想传达的寓意。这大概也会是我将来写的书评,或是其他任何体裁的短评,的格式;当然,前提是我会再疯癫到花时间去随性写一些这样的东西。

但即便如此,我不得不指出并强调华氏451度所勾绘的未来中的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细节 - “会宾墙”(Parlor Walls),大致就是整面墙大小的液晶电视频幕,整天无间断地播放低廉,快速的节目与内容,给人带来即时的快乐与满足。书中的社会对会宾墙有着病态般的依赖:蒙塔格的妻子,缪德莉(Mildred),与她的许多家庭主妇朋友,就是这样的社会的缩影。缪德莉和她的朋友深陷会宾墙的影像娱乐当中,完全过滤掉了屏幕外的现实世界,与那其中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们。

这可以说是完美的娱乐形式,完美地契合了书中社会的那转瞬即逝的注意力持久度。简直是太完美了 - 嗯,你可以猜到我接下来想要说些什么了,不是吗?


科幻文学,尤其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文学,注重于讲述作者对未来的想象和预测,并经常有关于他们所害怕的未来世界的样子。某些作品的设定会更涉足奇幻的范畴(例如2001太空漫游,或许还有饥饿游戏辐射系列),而另一些会更加悲观地描绘心目中的未来(例如1984 - 我并想不到其他的例子,真是抱歉)。

与其他的科幻文学相比,华氏451度也有着相当程度的虚构成分,但它成功地做到了在虚构与写实的界限之间反复地试探,大胆到令人心神不宁。这种试探在近些年信息科技光速发展并商业化的背景下尤其显著。虽然会宾墙这样的科技在当下并不像书中那样盛行(真是谢天谢地),我们却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另一种说不定更有效,也更危险的娱乐方式。那是一种叫做“手机”的东西:一块手掌大小的屏幕,总是安静地陪伴在你身边,离你的双眼和注意力只有几秒钟的距离。

而比这更加令人不安的是,我们掌中的会宾墙也开始被快捷而低廉的娱乐程式所占领:抖音,小红书,知乎,instagram,snapchat,推特,诸如此类的社交媒体。在很久以前的一篇blog中,我试着写过我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但即便我当时意识到了社交媒体是如何(负面)地在影响我们和社会,我也并没有多么深入地去思考这一影响背后的导论,以及我们从中到底失去了什么

在读了华氏451度以后,我猜我多少开始意识到了吧,到底缺少了什么东西:思考,思想。随着推荐算法渐渐地完善成型,开始源源不断地生成与输送娱乐内容,人们就越来越没有实际上去思考的机会和必要了。“消费吧,享乐吧”,它是这样说道,“只要在屏幕上轻轻一划,去下一条推送里获取更多的满足就好。不要去想,不要思考,那会减缓消费的流转(并减缓我们赚取广告费的速度)。”许多时候,我们之中那些奋起而与之作对的人,会首先意识到社交媒体的经营模型,并理解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会形成并存在;而被一概而过,深藏在现象之下的,则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人类所在这过程中失去的那些东西,作为高傲的思想和灵魂所应当进行的思考,而不是消费。

这是悲剧,而我也是其中的一环,在社交媒体与流媒体直播上花了不计其数的时间。我自知不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从其中抽离出来,但至少我希望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中毒般的依赖,在消费之中,保持一丝思想上的清明。


优秀的作品与媒介应当去回应这种期望 - 在给予其期望的人接收到这作品之前,在创作的同时,就应当事先做出回应。每一篇作品和媒介之中都应当蕴含着一些东西,不管是一篇故事,一条论述,一种哲学观,一个念想,还是一片创作者的灵魂。我通篇都在陈述对于被引导被指向的思想的厌恶,但若没有星星之火,则不能成燎原之势。

生成性AI在过去两年里是引起了最多争议的现代科技之一 - 有关它的优与劣,我发声很多。我不会在这里再长篇大论地讲述我关于艺术与人性的观点和逻辑,但华氏451度从侧面也补充了我的论据。

这是种多么幸福又简单地自娱自乐的方式啊 - 把几个简单的描述词汇输入到模型里,就可以立刻获得满足,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将你的点子和幻想具现地描绘出来。

但这样的满足背后有着一种多么令人不适的空虚啊。屏幕上并没有一星半点的思想和意义,没有故事,没有哲理,只是一堆电线,元件,被抽象成零与一,在电子之海中漫无目的地漂浮着。并没有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诚挚,任何希望要启发出哪怕是一星半点的情绪的目的。而这种目的,我想是一种优秀的媒介应当承载的。


让我们短暂地绕一下路,从叙述的内容,聊到叙述的手法一下。我是个兴趣使然的写作者,从脑海中将思绪抽出成笔下的篇章;这其中几乎不含任何的润色和处理,任何正式与系统的行文,只不过是一个灵魂最自由最脱缰的呐喊而已。我是满足于此的 - 我看不到一个自己既以写作为生又会以其为乐的未来。

但即使我这样的形式自由主义者也能从布拉德伯里的行文的放荡不羁和百花缭乱中找到一些灵感。华氏451度里包含许多出乎意料地狂乱的篇章,暗喻与情感从字里行间满溢而出,令人不解的同时也引人入胜。这种感觉并不好用言语描述出来,所以,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试着体会一下,去慢慢地感受并理解我所说的这种美妙。


虽然华氏451度将纸质书之流的物理媒介与其他的,更数据的,媒介放在对立面,我并不觉得(也对此十分肯定)这本书是对其他非物理的,更加先进的媒介的批判。电影算是书吗?游戏算是书吗?电子书算是书吗?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问着这样的问题,而我觉得这其中的关键,并不是形式,而是内核。一本书之所以为一本书,是因为它的内核,内容,故事,意义,而不是它被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对此,我引用尼尔·盖曼(Neil Gaiman)所为我手中这一版华氏451度所写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我很喜欢雷·布拉德伯里对书籍的定义是多么的广泛。我们不应该以貌取书,以它的封面去评判这其中的好坏,因为有些书存在于各式各样的封面之间,而有些封面看上去非常地人形。

我很喜欢讨论媒介与(或许并没那么主流的)艺术:主要有关游戏作为艺术媒介的表现。我最喜欢的游戏毫无例外地都是独立游戏,那些采用别出心裁的叙事手法,和在那些叙事手法之后隐藏别出心裁的故事的游戏。在我心目中,这些游戏和好的书籍并无二异 - 存在于在电子之海里飘荡地零与一之间的书籍。

但,无可否认地,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亲密感,维系在一本书与它的读者之间。那是信息与思想最原始的形式:纸上的墨,布上的漆,从媒介直接映射至思想之中,不经任何现代科技介入的中转与处理。我们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读一本书 - 纸与墨那炽热的味道;手指划过书页之间的触觉;抬手翻过一页时那具象的行进的体会…这些事数据媒介永远无法复制与取代的。一种我们如此地渴望的诚挚感。

制片人吉列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曾提到过与此有关的一个话题;我引用他的话:

物理媒介已经将近成为一种华氏451度(人们会去记忆与背诵整本书的内容,以至于成为了他们所爱的那本书)级别的责任了。如果你拥有一张保存良好的4K高清,蓝光DVD之类的光盘,载着你所热爱的一部或几部电影,你就会是将这些电影传承给将来许多世代的看管人。

这是在有关于例如网飞(Netflix)和油管(Youtube)之流的线上流媒体服务的讨论中所提出的结论。这些网站与服务虽然从很多方面上十分便捷,但也从某些意义上促生了不少只留存于数据之中的濒危媒体。倘若有一天,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决定撤回浏览的权限,销毁它的文库,我们所失去的信息与情感将会永远消失于这世界上。最近游戏界的某些有关于所有权和购买权的争议也在应响着德尔托罗的担忧。

我总会回想起我爸的电影光碟库 - 一箱又一箱的光盘,新电影,旧电影,有些无疑比我还古老,被堆在仓库的角落里,可能再也不能重见天日,再次成为光,被投影在屏幕上。但这还是些许地让我感到欣慰:如果我真的如此希望,我会可以将它们从纸壳箱之中抽出来,擦拭掉封面上积累的灰尘,启动哪个久远年代的碟机,再一次欣赏这本存在于不一样的封面之间的书。


华氏451度,至少在我的回忆之中,经常被作为反乌托邦作品的代表之一,与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名作1984相比较。我前段时间也读过1984:这两本书在所共享的关于监视和审查的主题之间很相似,因此我也见过不少将华氏451度描述为‘类奥威尔’文学的观点。

我却发现这两篇文学在它们描绘中的反乌托邦的形成 - 也因此,它们所想讲述的故事 - 上有大不同。1984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对未来十分悲观的故事:社会被当权者操纵着,被罢除了一切的自由思想与哲理;而华氏451度,在我的理解之中,恰相反地描绘了一个社会集体地决定了罢除自己的自由思想与哲理的未来:如果社会,出于自己的集体意志,放弃了思考,并退行向更加简单,更加便捷的娱乐方式的未来。这是我认为华氏451度如此地妙不可言的地方:相比于反乌托邦,它更像是一种讽刺文学;而在当代的2024年,它或许比1953年成书时更为讽刺。


与这一样讽刺与可笑的是在那之前与之后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与社会。我很快就联想到了大约两千两百年前,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近代纳粹德国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各式各样的文字狱;和我们当下的数码时代中,无论是明面还是暗中的审查与封禁。即便我们之中最为悲观,最为激进的末日宣告者也想必低估了的审查与封禁。

无须多言就可以猜到,华氏451度本身就多次成为审查与封禁的对象。这些事件大多出自美国境内,但对我来说十分有趣的是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曾经在1950至1970年间封禁并焚烧这本书。这是多么地讽刺啊,是吧。


这样一来,我想说的关于华氏451度这本书的事情就差不多谈完了。那让我们退后一步:我也想谈谈451这首Yorushika的歌,并顺便也给你推荐一下。

さぁ引火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妬けるほど愛して!

さぁ放火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飽きるまで愛して

さぁ消費して 踊って 踊って 踊って 踊って 踊って 踊って

さぁ創造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燃やして

那就引火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满溢而出的爱化为嫉妒!

那就放火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去爱到我们厌倦才为止;

那就消费吧,跃动吧,跃动吧,跃动吧,跃动吧,跃动吧,跃动吧;

那就创造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燃烧吧,将其燃尽…

Yorushika的许多歌有着和传统文学十分紧密的联系:这包括451,但也包括老人与海阿尔吉侬又三郎,以及(或许十分明显地)思想犯。我爱着所有这些歌,因为它们之中满溢着情感与思想。

Yorushika(通常来说)的作曲家,n-buna,在他事业最开始的时候是主要从事Vocaloid音乐。Yorushika成立的契机,据他来说,是他对‘一种更加人性的声音’的追寻。451之所以会对我有如此深刻的意义,不仅是在于其中的故事于这里,更是在于它是我所听过的Yorushika的歌里面,唯一一首n-buna自己献唱的歌曲,一反通常他作词作曲,由suis主唱的规律。这对我来说是多么地人类啊;我很看重这一点。

所以,我希望你也会像我一样喜欢这首歌。


Composed: Feb 27, 2024. Berkeley, California.

Translated: May 15, 2024. West Lafayette, Indiana.


© 2022 M.R.S.

Powered by Hydejack v8.5.0